期刊中文名称:阅江学刊
期刊英文名称:Yuejiang Academic Journal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南京
语种:中文
主管: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主编:韩璞庚
执行主编:渠红岩
联系人:渠红岩
ISSN号:ISSN1674-7089
CN号:CN32—1802/C
国外发行代号BM4614
国内邮发代号28-406

 

 


国画

本刊特稿

  •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整体性思考

    刘林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到一个拐点,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实行"五位一体"的科学发展;要正确认识、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要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统一起来,正确认识市场经济的双刃效应,经受市场经济的严峻考验;要将适时提出并解决直接影响其发展的关键问题作为第一要务;要将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建立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之上。

    2013年03期 7-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6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7 ]

气象与人类社会

  • 代际气候正义的陷阱

    史军;卢愿清;郝晓雅;

    从气候伦理上看,代内正义是解决代际正义的前提。在应对气候变化的研究和谈判中,不断强调代际气候正义,实际上是要求所有当代人抛开历史责任共同减少排放。这隐藏着发达国家的一个"阴谋":放弃自己的历史责任。无论是代际还是代内,分配正义的核心价值都要求对弱势群体给予特殊关照。气候变化产生的利益与损失存在着不平等分配。气候变化的受益者是否有义务向受害者提供补偿或援助,已经成为一个迫切的伦理道德问题。

    2013年03期 18-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0K]
    [下载次数:2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20 ]
  • 我国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建设与实践

    陈振林;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气象灾害及其影响已产生新的特点。近年来,包括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预警信息发布、风险管理、减灾手段和科技支撑等方面在内的气象防灾减灾综合能力建设逐步加强,"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防灾减灾机制日渐完善。未来,面对气象防灾减灾的新挑战,我国应更加注重防御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化解经济社会发展的气候风险,完善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增强全民防灾减灾的知识水平。

    2013年03期 23-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7K]
    [下载次数:2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120 ]
  • 有效防御气象灾害的法制建设研究

    王志强;

    我国的气象灾害防御法律体系独具特色,是我国气象防灾减灾体系的重要内容。当前最重要的工作在于落实"一法三例",强化各级政府的气象灾害防御职责,进一步规范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构建效率更高的气象防灾减灾工作体系,维护气象灾害防御的科学基础。继续完善气象灾害防御各项法律制度,适应防灾减灾新要求,必须着力弥补薄弱环节的法规缺失,加快完善气象灾害防御法制体系,推进气象法治进程。

    2013年03期 v.5;No.25 2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9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98 ]
  • 我国气候可行性论证的作用与实践

    宋丽莉;

    气候可行性论证是科学应对气候变化、做好防灾减灾工作的具体行动和措施,是在预设的安全系数下为工程项目算好经济帐的基础性工作。目前,气候可行性论证已经在我国得到广泛应用。未来,我国应加强气候可行性论证活动的规范性,逐步提高业务能力及技术水平,建立具有针对性和适用性的工程气象探测体系,采用先进的气象专业技术。气候可行性论证的发展应注重专业化和规范化,依靠需求引导发展,同时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和支持。

    2013年03期 3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1K]
    [下载次数:1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2 ]
  • 构建应对气候变化的科学传播体系

    彭莹辉;刘立成;叶梦姝;

    应对气候变化的科学传播体系基于以受众为中心的环形互动的科学传播模式,由科学传播者系统、传播渠道系统、传播内容系统、传播受众系统和传播效果检验系统等五个子系统组成。构建应对气候变化的科学传播体系,应提高各级政府、决策部门和社会公众对应对气候变化的认识,扎实推进传播基础能力建设,加强宣传普及工作,发动全社会广泛参与。

    2013年03期 3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2K]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21 ]
  • 绿色就业的国际探索——美国和孟加拉国的发展经验

    黄沫;田思路;

    美国的绿色就业已经获得了政府、法律、财政和社会的支持。孟加拉国绿色就业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政策支持、项目干预、服务供应、财政投资与科技研发等方面。美国和孟加拉国的绿色就业均始于能源部门,获得了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的支持,采用以项目为原点的发展方式。两国绿色就业的评估有空白和重叠之处,政府与社会的兼容尚不完善,国家强制力较弱。借鉴美国和孟加拉国的经验,我国的绿色就业应增进政府与社会的对话;增加财政投入,发展绿色市场;建立绿色就业体系,促进绿色技能培训;健全绿色政策,完善法律保障。

    2013年03期 4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1K]
    [下载次数:3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26 ]
  • 国际贸易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研究

    唐德才;王云;李长顺;王琳佳;

    国际贸易和气候变化的交互作用对于国际社会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而言意义重大。国际贸易与气候变化之间的作用是双向的。国际贸易对减缓气候变化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气候变化可能会改变国际贸易的格局和一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影响国际贸易的运输链。减缓气候变化政策对国际贸易的发展有积极和消极的双重影响。我国应充分认识国际贸易与气候变化的复杂关系,采取相关措施,关注国际贸易与气候变化关系研究的新热点。

    2013年03期 47-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9K]
    [下载次数:4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08 ]
  • 德班世界气候大会以来国内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研究综述

    沈丹;李海中;

    法律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德班世界气候大会提出了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内的全球温室气体减排义务。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我国法学研究者在温室气体减排、限排和封存方面的研究焦点主要集中于国内外能源法的比较研究、依法监管碳排放权与温室气体排放、探索碳捕捉和封存技术的相关法律以及发展低碳经济等领域。在适应气候变化方面,我国学者认为应加强法律建设,提高应对能力。此外,我国学者还就气候变化对海洋、航空等方面法律提出的新问题进行了探索。

    2013年03期 v.5;No.25 50-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2K]
    [下载次数:1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0 ]

六朝今论

  • 记两晋南北朝之华山郡(下)

    李万生;

    <正>四、北魏之华山郡(一)华山郡及其作用清《陕西通志》卷2《建置一(图表)》言"太平真君初,置华山郡"[33]。1992年出版之陕西《华县志》言北魏太平真君元年(公元440年)设华山郡。①此乃二书编者于相关历史不明所致。据《魏书》卷4《世祖纪上》,北魏于始光三年(公元426年)十二月袭据长安,比太平真君元年早13年。上文已言东晋有华山郡,实则后秦亦有华山郡②,料想赫连夏亦当有华山郡。鉴于潼关之重要性,北魏自赫连夏手中得关中之地后,当有本后秦、赫

    2013年03期 v.5;No.25 55-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8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76 ]
  • 南北朝释奠推行模式比较

    夏志刚;

    释奠是魏晋以来由皇帝、皇太子倡导推行的国家级学礼,以尊师崇圣为宗旨,倡导了当时以及后世的崇儒学风。南朝的释奠丰富详备,且讲且奠,由帝王、太子在京师举行典礼;北朝的释奠前简后详,呈后来居上之势,逐渐发展为从中央到地方多层级推行的官学学礼。释奠成为普及面甚广的全国性学礼的历史过程体现了南、北礼仪文化的迥异品质和整体差异。

    2013年03期 v.5;No.25 65-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9K]
    [下载次数:1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92 ]
  • 东晋建康东宫主体官署建筑格局

    庞骏;

    东晋建康的东宫官署建筑格局特征与帝宫的结构特征类似,以崇正殿为主,东西两厢为翼辅,宫内机构明显模仿帝宫制度,少数宫外机构分布在宫前南面的里坊。宫殿建筑群作为母体建筑,东宫是其中的一个子要素,东宫方位观的出现与定位从侧面反映了政治性宫殿建筑的整体构想和演变规律。东晋东宫形成主体居中、两翼为辅并列式的空间组合关系,体现了东西向延伸的横列式宫城空间布局思想。

    2013年03期 73-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2K]
    [下载次数:3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8 ]
  • 两晋后妃地理分布研究

    周能俊;

    分析《晋书·后妃传》所涉两晋32位后妃,可见司马氏皇帝的婚姻对象在家族发展的不同阶段各有不同。在地方门户阶段,婚姻对象主要是河内知名之世家;融入曹魏核心阶段,主要是曹魏政权的支柱性家族和重臣之女;巩固核心阶段,主要是司马氏政权的核心家族和重臣之女;维持核心阶段,皇帝的婚姻对象为中原地区稍次一等门阀的女子。这些后妃的籍贯或郡望主要分布在以洛阳为中心的司、豫、徐、兖四州,兼及外围之并、雍、青、扬各州。这一分布特点与当时的政治、文化、士族地位升降以及司马氏政权的权力分配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

    2013年03期 v.5;No.25 78-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8K]
    [下载次数:1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2 ]

新闻与出版

  • 新媒介环境下增强对台传播“软实力”的思考

    谢清果;刘文娟;

    在传统媒介环境下所提出的"对台宣传"概念存在理念束缚,"对台宣传"面临困境。在新媒体环境下,对台传播当立足于新的媒介环境,尊重传播规律,从传播主体、媒介本身、传播内容、受众、媒介环境、传播方式等六个方面增强对台信息传播方面的软实力。要使对台传播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要善于利用良好的传播环境,遵循传播规律,扩宽传播空间,积极促进大众传播与民间体验传播实现良性互动。

    2013年03期 v.5;No.25 87-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0K]
    [下载次数:3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25 ]
  • 新媒体时代政府回应公共参与的路径选择

    原丁;

    传统媒体因单向传播而缺乏互动机制,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政府向受众的单向传播,成为公众参与的积极推动力量。然而,新媒体对公众参与也带来了不可避免的消极影响。因此,政府需要积极回应,发挥新媒体在公共参与中的优点,遏制其缺点,促进公民参与,使新媒体成为政府与公众沟通的桥梁。

    2013年03期 v.5;No.25 96-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3K]
    [下载次数:3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33 ]
  • 网络环境下提升和培育公民意识的现实路径

    胡凯;

    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它既为人们提供了畅所欲言的渠道,又直接催生了公民意识的觉醒。但同时,虚假信息的泛滥、网络侵权、网络暴力等现象的大量存在又反映出当下网络环境中公民意识的缺失。互联网时代提升和培育公民意识的现实路径为:加强网民的网络道德自律意识,提高网民的媒介素养,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培育网民的网络法律意识,积极构建、引导健康的网络文化方向等。

    2013年03期 v.5;No.25 101-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6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99 ]

语言文学艺术研究

  • 论《古今词统》的词史建构

    张仲谋;

    明季词人卓人月和徐士俊共同选编的《古今词统》与陈耀文《花草粹编》、沈际飞《草堂诗馀四集》等共同代表着明代词选的水平与特色。该选本努力超越流行数百年的《草堂诗馀》的范围与手眼,并试图建立一种大一统的词史统序,即合古、今为一体,而着意强调今词即明词的地位;合婉约、豪放为一体,意在打破嘉靖以后贬抑豪放独尊婉约的倾向;合词史百汇于一体,既开拓了选源也丰富了词史。这是对《草堂诗馀》系列选本长期垄断词坛的反拨与重构,对清初词坛亦有重要影响。

    2013年03期 v.5;No.25 106-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5K]
    [下载次数:2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89 ]
  • 日本所藏稀见明词辑补(一)

    周明初;彭志;

    日本所藏中国古籍异常丰富,其中不少在国内已经失传或难得一见。就明词辑补和研究而言,日藏汉籍同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现将从日本所藏中国珍稀古籍中搜采到的明词陆续整理刊布。此为第一部分,出自《新镌六院女史清流北调词曲》。

    2013年03期 v.5;No.25 116-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1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4 ]
  • 怀古咏史词创作流变述论

    沈文凡;王慷;

    宋代咏史词成为与咏史诗分庭抗礼的一种体裁。范仲淹开北宋怀古咏史词的先声,苏轼、王安石雄居于前,柳永用慢词写怀古题材,贺铸、周邦彦为北宋的怀古咏史词画上了句号。辛弃疾把怀古咏史词推到高峰,金陵怀古、赤壁怀古、京口怀古是南宋怀古词之大宗。金代的怀古咏史的巨擘为元好问。元代以写怀古词而著名的作家前数白朴,后推萨都剌。明代杨慎、吴易、夏完淳咏史词抒发对故国的沉重咏叹。清朝吴伟业、陈维崧、曹贞吉、纳兰性德等人的创作都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成就。

    2013年03期 v.5;No.25 122-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9K]
    [下载次数:7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02 ]
  • 元祐更化初同文馆中的品鉴联谊式唱和——《同文馆唱和诗》研究系列三

    吕肖奂;

    与僧人们论辩禅理式的唱和不同,《同文馆唱和诗》充满了世俗的气味。品鉴与描绘唱和对象,谈谈彼此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互相褒扬而自谦,是这次试官们次韵唱和的重心。那些模糊到几近消失的历史人物形象则在这种唱和中渐渐明晰,即便是那些不太有名气的人物,也因为诗人的诗意化描绘而血肉丰满、栩栩如生。三个月的锁院几乎是强制性地拉近了唱和者彼此的距离,锁院唱和可以说是"关系本位"社会形态的浓缩体现。这次品鉴联谊式唱和是汉末品鉴人物之风在元祐更化时期的全面回潮,有着浓厚的时代气息。

    2013年03期 v.5;No.25 128-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0K]
    [下载次数:2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89 ]
  • 害道者莫甚于赋——从科举的角度看石介“时文害道”观念

    徐波;

    石介作《怪说》攻击时文,将"时文害道"上升到与佛老同样的高度,此举固然有对韩愈、柳开等人观点的继承,但也和他长期从事教职有密切关系。杨亿的四六文被称为"进士赋体",影响着科场乃至文坛,石介所言"时文害道"实为"辞赋害道"。石介的学生和追随者大多都不擅辞赋写作,在进士科考试中处于弱势,这成为他们反对辞赋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为进士不得不为辞赋,追寻古道的文人被迫处于反对辞赋而又不得不为辞赋的尴尬境地。复兴古道,必将寻求科举制度改革,"辞赋害道"就成为推动这一改革的理论基础。

    2013年03期 137-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1K]
    [下载次数:1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75 ]
  • 论何良俊的戏曲学理论——以其《曲论》为研究中心

    王辉斌;

    何良俊的《曲论》是明代17种"戏曲论著"之一,其中所蕴含的戏曲学理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注重戏曲文辞的"本色说";二为提倡"情意独至"的"情辞说";三即追求艺术精细度的"声律论"。

    2013年03期 v.5;No.25 142-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3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66 ]

  • “第三届气候变化与公共政策国际学术会议”通知

    <正>气候变化问题不仅是我国生态文明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一项严峻挑战,也是当今人类生存和发展面临的一项严峻挑战。为加强国内外气候变化与公共政策研究方面的学术交流,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候变化与公共政策研究院"和《阅江学刊》编辑部,在前两届学术会成

    2013年03期 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