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中文名称:阅江学刊
期刊英文名称:Yuejiang Academic Journal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南京
语种:中文
主管: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主编:韩璞庚
执行主编:渠红岩
联系人:渠红岩
ISSN号:ISSN1674-7089
CN号:CN32—1802/C
国外发行代号BM4614
国内邮发代号28-406

 

 


本刊特稿

  • 政治生活与政治学基础理论

    严强;

    本来意义上的政治生活是从公民和民生社会中提升出来的高贵的、体现集体精神的公民公共生活。在民生社会衰微甚至被消除的基础上形成的政治生活是扭曲的、反向的社会政治化的结果。民生社会的建设和发展,为积极的社会政治化提供了前提。发展科学的政治学理论是经营、建设体现和谐合作的、健康的政治生活所不可缺少的方面,而要做好这一工作,又必须先在作为其元理论的基础理论的研究上下功夫。政治学基础理论是一个包含多领域的开放性的论域,其任务是要回答政治学理论究竟以何种方式、范式、途径和材料才能科学、合理和有效地建构起来。

    2009年01期 v.1;No.1 5-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下载次数:6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94 ]

阅江论坛

  • 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社会发展模式

    韩冬雪;

    科学发展观是转型期中国所必需的一种新的执政理念,是全求面临的共同课题。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是以人为本。贯彻以人为本,需要公民素质的整体提高、社会的整体发展和新的文化理念作引导。国家最根本的任务是要培育公民性社会。唯此,才能在分享改革开放三十年成就的同时,逐步解决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和发达国家进入现代化的进程相比,我国是后发式、滞后型、外力推动型的发展模式。政府如何担当自己的责任,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合理调整经济结构,建设政治民主与法治社会,发展政治文化等,都直接影响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进程。

    2009年01期 16-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K]
    [下载次数:4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2 ]
  • 政治发展还是“政治退却”——新中国政治发展战略退却思问

    乔耀章;

    政治发展是不同类型国家都面临的问题。我国政治发展目标是人民民主。与改革开放三十年的辉煌成就相比,中国政治发展在实践和理论层面上都存在一定滞后性,这需要从新中国60年的发展历程中进行反思。与中国改革开放之前的"政治战略进攻"相比较,用"政治发展战略退却"来描述当今更为合适。政治战略进攻,脱离了中国社会历史现实和国情,是一种超越现实的、罗曼蒂克式的政治发展;从浪漫主义的政治发展经过改革、退却到不合格的不完全的社会主义政治,是一种趋向于现实主义的政治发展;从多元政治主体关系中谋求以社会主义政治为主导和定向的政治变迁,是一种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和合主义的中国式的政治发展战略。

    2009年01期 25-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下载次数:3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28 ]

经济观察

  • 银根紧缩、银根放松与放而不松——大萧条前后中美货币政策效果比较研究

    刘巍;王若阳;

    对比20世纪20-30年代中国和美国的货币政策功能,在经济发达的美国,货币政策只能刹车不能启动,符合货币理论的逻辑,而在经济落后的近代中国,货币供给既能刹车又能启动,现代货币理论对此无法解释。货币政策无法启动经济的前提是需求约束型经济(美国),而在供给约束型经济(中国)中,货币政策是可以启动经济的。在两种经济状态下,紧缩银根都可以使经济增长减速或刹车。

    2009年01期 32-39+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K]
    [下载次数:4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36 ]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际收支的变迁及启示

    黄瑞玲;崔建刚;

    1982-2007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际收支的变化呈交易总规模阶段性加速增长、国际收支出现持续双顺差、误差和遗漏项目发生逆转等特征。从储蓄投资缺口、国际产业转移、跨境资本投机和非均衡外汇管制等角度对国际收支的变迁进行了理论解释。短期内"双松一稳"政策可以避免国际收支急剧收缩对经济的巨大冲击,但在长期应实行大国经济发展战略,加快经济向由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驱动的发展方式转型,实现国际收支的基本平衡。

    2009年01期 v.1;No.1 38-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K]
    [下载次数:3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5 ]

制造业研究

  • 江苏省制造业地区专业化与产业集聚的实证分析

    周慧;

    江苏省制造业的经济活动呈现明显的空间集聚现象,其特征可以从地区专业化和产业集聚两个角度加以衡量。从地区的角度看,制造业地区专业化的程度有所增强,苏南、苏中、苏北区域之间已经形成较为明显的制造业优势产业和分工体系。从产业的角度看,越来越多的制造业行业呈现出集聚的性质,且有进一步强化的态势,苏南已经成为江苏省制造业最主要的集聚地区。

    2009年01期 46-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2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1 ]
  • 生产模式演进动因及其对我国制造业企业的启示

    丁明磊;刘秉镰;

    环境的变化导致生产模式发生转型和升级是我国制造业企业面临的重大变革之一。生产模式及其内容处于不断演化之中。生产模式演进的内外动因包括管理要素、结构要素和转化要素等。在生产模式转型中,管理要素是决定因素,结构要素、转化要素(技术因素)则是限制因素。生产模式的选择对于企业来说是一种适应性的结果,适应性一方面体现在对环境变化的适应上,另一方面则体现在对管理基础水平和知识结构的适应上。管理水平和管理基础是需要累积的,任何一种生产模式都可以达到管理高水平。生产模式演进是大势所趋,需要着重发展企业的适应能力。

    2009年01期 5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下载次数:1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46 ]

高等教育评论

  • 理性认识学分制——基于中美两国学分制发展的比较研究

    严燕;

    美国的学分制经历了自由学分制、限制学分制和弹性学分制三个阶段,是借鉴德国教育经验与本国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相结合,不断适应美国高等教育发展实际需要的产物。在我国,由于受教育产业化思潮等因素的影响,缺乏相应的教育理念支撑以及制度建设的滞后,学分制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产生了诸多误区。因此,我们必须站在国际化大背景下,以全球化的视野审视和推进学分制教学改革的方向和内容,消除认识上的误区,在完全学分制的理念下积极探索符合国情和校情的学分制,以"整体多元论"为指导推进学分制改革并不断完善学分制的实施细则。

    2009年01期 58-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4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6 ]
  • ECTS运作的内部规则与外部保障

    王运来;刘洁;朱雯;

    ECTS是指在欧盟和各合作国高等教育领域中盛行的学分累积与转换系统,该系统的建立和运作近年来引起各国教育界的广泛关注。该系统自建立以来之所以能稳步运行,离不开系统自身的内部规则和该系统运作的必要外部保障。内部规则的核心是统一的学分框架体系,包括对学分量的规定和学分等级的划分;外部保障则主要是相应组织机构的保障和咨询服务系统的保障。

    2009年01期 65-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2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58 ]
  • 日本大学学分制改革述评

    李昕;

    日本大学的学分制源于美国,但并没有采用美国的完全学分制模式,而是引入了与学分制息息相关的平均绩点制、学分互换及插班入学、学分上限制度等,而且,这些改革措施目前仍然处于探索之中。由于管理体制、文化结构及现实问题等原因,日本大学没有选择美国的完全学分制模式,但它却选择了一个最适合自身的"日本模式"。

    2009年01期 v.1;No.1 68-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3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69 ]
  • 日本大学学分制变迁:外部博弈与内部调适

    丁建洋;

    日本大学学分制经历了发轫、借鉴、规制、弹性化到相对稳定的变迁历程。从这一变迁历程来看,学分制发展在外部受到政府政策、大学办学理念、教师教的自由权和学生学的自由权等因素之间相互博弈的影响,在内部是单位学分、总学分数、学分分配、履修选择、成绩考核等要素相互调适的过程,外部和内部要素共同演化过程表现了一定的规律性。

    2009年01期 75-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95 ]

专题研究:人间佛教

  • 慧能禅与人间佛教

    徐小跃;

    禅宗站在人的立场来言心性,它超越了先前那种注重解释所谓宇宙实相的心性论,"佛"、"佛性"等概念名相在"人"、"人性"的范围内获得直接的规定,在这一前提下,慧能的"见性成佛"实际上指向了"成人成佛"的问题。在"即心即佛"、"即性即佛"以及"直心是净土"等问题的阐释中,慧能禅彰显了其对于人性、生活以及生命这些最有意义和价值的问题的伦理关怀。由此我们可以说,慧能禅所表征的时代精神的精华正指向了人间佛教。

    2009年01期 v.1;No.1 79-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7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21 ]
  • 弥勒信仰与人间佛教

    赵锭华;王月清;

    弥勒信仰是我国佛教净土信仰中的重要一支,自道安法师至近代的太虚大师等人绵延不断。弥勒信仰与中国佛教中唯识宗、天台宗、律宗、禅宗等宗派都有紧密关系。弥勒信仰以持戒、修善、礼敬弥勒而往生兜率净土及与释迦、弥勒接缘等弥勒下生得度为核心。人间佛教自太虚大师提倡起就与弥勒信仰结下了不解之缘。关注人生、入世修行和建立人间净土的人间佛教在思想的内在理路上与弥勒信仰深度相关。同时弥勒信仰也是人间佛教的一部分,弥勒"布袋和尚"的形象是人间佛教的一种象征,表达了人间佛教宽容、乐观、亲和的特点。佛教中的弥勒信仰在现实中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2009年01期 86-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6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20 ]

民国文化研究

  • 民国时期黄炎培华侨汉语文教育思想探析

    于锦恩;徐品香;

    黄炎培多次考察南洋的华侨教育,极力主张要在侨学中推行汉语文教育,打破省界以利于师生克服方言的干扰,并采取多种灵活手段改进汉语文教学,提出多种办法加强教师队伍,来保证汉语文教学。

    2009年01期 v.1;No.1 90-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2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07 ]
  • 李四光与民国时期中外地质学交流

    周雷鸣;

    李四光在民国时期中外地质学交流史上有着显著的地位。他与英国地质学的渊源,使其一系列具有创新意识的学术论著在英国发表、出版,并赴英讲学、参加国际地质会议;作为中国地质学会创始人,他与该会外籍会员有着广泛的学术交流;他在借鉴西方地质学理论和观点的同时,或修正、补充前说,或辩驳推翻谬论,创造地质力学、科分类学等新理论、新方法;他以其在国内外地质学界的地位和影响,为地质留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

    2009年01期 98-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1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64 ]

语言文学艺术研究

  • 《全明词》中词学资料考释

    张仲谋;

    2004年出版的《全明词》和2007年出版的《全明词补编》,共收明代词人1860余家,词作两万五千余首。其中不少词作序跋或附注,涉及词人、词史、词律、词籍,成为在词话、词籍序跋和词选评点之外旁逸斜出的词学资料之一系。

    2009年01期 104-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1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3 ]
  • 徐祯卿诗文集版本考略

    王兆鹏;黄俊杰;

    明代诗人徐祯卿的诗文集刻板主要有南昌版与苏州版两种。从内容编集情况分,主要有正集、外集、别稿三种,即《徐迪功集》六卷、《徐迪功外集》二卷、《徐氏别稿》五集。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合集本三种,即袁氏本、傅氏本与周氏本。明清以降的丛书及选本于其诗文多有收录。近世所印徐氏诗文集皆出于《四库全书》本。

    2009年01期 v.1;No.1 109-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3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67 ]
  • 现代主义的焦虑

    周计武;

    黑格尔之后的现代主义艺术与传统、社会和自身的规范处于激进的对抗和分裂之中。焦虑是现代主义的核心特征。现代主义的焦虑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艺术界的去魅与神性的迷失;美的失落与艺术形式的非人化;艺术的自律与自律体制的合法化危机。

    2009年01期 117-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2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4 ]
  • 永远的歌者——《张默诗选》阅读札记

    姜建;

    在五十年的创作生涯中,张默对生命真谛的执着探寻和对诗歌抒情本质的深刻领悟,使他成为一个永远的歌者。从现代主义回归民族传统之后,张默诗歌激情礼赞传统文化,更用现代意识统驭传统意象,赋予传统意象以新的内涵,并以新的结构和新的形式,构建了富于民族亲和力的诗性氛围,从而给人以温熙、澄澈的审美感受。

    2009年01期 v.1;No.1 12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5 ]
  • 简谈越南汉文赋对中国赋的借鉴与发展

    潘秋云;

    在题材与内容上,越南汉文赋借鉴了中国赋原有的咏物、纪行、抒情等题材及歌颂、讽谏等特点,以及中国各种历史与文化知识。与之同时,越南赋也创出了自己有民族特色的表现方式,体现出历代越南士大夫的思维、思想、志向与感情。

    2009年01期 128-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0 ]

审美文化研究

  • 论“审美生产主义”建构的中国历史语境

    刘方喜;黄颖;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文艺与政治的关系构成文论的主要问题,20世纪80年代,"审美意识形态"论在这种关系中提出审美自主性问题,而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中,中国文论界围绕通俗文艺、文艺商品化、人文精神及大众文化等出现的一系列学术论争,使文艺与经济关系问题日益凸显出来,这标志着中国当代文论正经历着由"政治学"范式向"经济学"范式的转型。"审美生产主义"理论力图在这种中国历史语境中重新提出和探讨文艺的审美自主性问题。

    2009年01期 134-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0 ]
  • 唐宋牡丹诗词的主题嬗变及其历史文化内涵

    路成文;

    唐宋时期,牡丹玩赏之风日盛,以牡丹及牡丹玩赏活动为题材的诗词作品也大量涌现。唐五代北宋牡丹诗词,以赞美牡丹之美艳、歌咏牡丹玩赏活动之繁盛热闹者居多,只有少数篇章对于牡丹及与之相关的奢侈之风进行了批判。中唐以后,牡丹渐成文人士大夫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牡丹的生命形态与文人士大夫的命运遭际之间存在着某种同构关系,藉歌咏牡丹以抒写人生感慨的作品频频出现。宋室南渡以后,牡丹诗词主题发生了深刻嬗变,家国之恨成为最重要主题,唐宋牡丹诗词因之具有了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

    2009年01期 140-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5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4 ]
  • 钟山灵谷寺梅花坞考

    程杰;

    南京东郊灵谷寺梅花坞是古代南京地区最为重要的梅花风景名胜,成名于明万历年间,明代末年最为鼎盛,入清后逐步衰落,嘉庆、道光以来已完全绝迹。该景地处钟山南麓,依傍灵谷名刹,古松参天,坞梅流芬,相互辉映,极其静邃幽雅,深受明人重视。明清易代之后,一些文人因其盛衰变迁寄托怀国思古之幽情,出现了不少诗画佳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009年01期 146-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2K]
    [下载次数:2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