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与认知结构化中的课程思政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urriculum Based on Knowledge and Cognitive Structuration
丁建洋;倪自银;
摘要(Abstract):
课程思政的提出是时代与社会发展的必然,其本质在于融合课程与思政的基本属性,通过课程与思政的相互建构实现课程学科目标与思政目标的内在统一,在课程不同层面与维度的结构化运作中生成一种新的整体性课程。这种结构化运作主要指向两个方面:一是课程知识结构化,通过学科知识体系的思政性建构与思政知识体系的学科性建构形成一体化的知识结构;二是课程认知结构化,通过对学科知识体系中蕴含的思政要素与思政知识体系中蕴含的学科要素进行反思与追问形成一种新的认知图式。课程思政结构化运作的核心特征是在实践意识的指引下重建知识与认知的资源、规则及方法。
关键词(KeyWords): 课程思政;知识结构;认知结构;结构化;整体性课程开发
基金项目(Foundation): 江苏省2019年高等教育教改研究立项课题“地方工科院校专业课程思政的逻辑建构与实践路径”(2019JSJG286)
作者(Author): 丁建洋;倪自银;
Email:
DOI: 10.13878/j.cnki.yjxk.2020.05.008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2019年10月8日,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1910/t20191011_402759.html,2020年3月6日。
- (2)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第10页。
- (3)王伟廉:《高等学校课程研究导论》,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第22页。
- (4)史沐:《思想政治工作概念三题》,《思想政治工作研究》,1991年第7期,第28页。
- (5)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第4页。
- (6)史沐:《思想政治工作概念三题》,《思想政治工作研究》,1991年第7期,第28页。
- (7)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4页。
- (8)[美]约翰·S.布鲁巴克:《教育问题史》,单中惠、王强译,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2年,第56页。
- (9)王伟廉:《高等学校课程研究导论》,第23页。
- (10)尹继武:《结构、认知结构与国家政治心理学分析》,《世界经济与政治》,2007年第10期,第18页。
- (11)[英]安东尼·吉登斯:《社会的构成:结构化理论纲要》,李康、李猛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第1-2页。
- (12)[英]安东尼·吉登斯:《社会的构成:结构化理论纲要》,第16页。
- (13)[英]安东尼·吉登斯:《社会的构成:结构化理论纲要》,第16页。
- (14)高宣扬:《当代社会理论》(第2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年,第892-893页。
- (15)[美]乔纳森·H.特纳:《社会学理论的结构》,邱泽奇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年,第454页。
- (16)[美]乔纳森·H.特纳:《社会学理论的结构》,第451页。
- (17)[英]安东尼·吉登斯:《社会的构成:结构化理论纲要》,第2、56-57页。
- (18)谢立中:《主体性、实践意识、结构化:吉登斯“结构化”理论再审视》,《学海》,2019年第4期,第42页。
- (19)[英]安东尼·吉登斯:《社会的构成:结构化理论纲要》,第3页。
- (20)[美]乔纳森·H.特纳:《社会学理论的结构》,第432页。
- (21)[瑞士]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原理》,王宪钿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年,第67页。
- (22)[瑞士]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原理》,第61页。
- (23)[瑞士]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原理》,第104页。
- (24)李醒民:《哲人科学家眼中的科学理论的认知结构》,《自然辩证法通讯》,2012年第2期,第2页。
- (25)李醒民:《哲人科学家眼中的科学理论的认知结构》,《自然辩证法通讯》,2012年第2期,第2页。
- (26)李醒民:《哲人科学家眼中的科学理论的认知结构》,《自然辩证法通讯》,2012年第2期,第2页。
- (27)[英]卡尔·波普尔:《客观知识:一个进化论的研究》,舒炜光、卓如飞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第114页。
- (28)[英]卡尔·波普尔:《通过知识获得解放——关于哲学历史与艺术的演讲和论文集》,范景中、陆丰川、李本正译,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6年,第178页。
- (29)李醒民:《哲人科学家眼中的科学理论的认知结构》,《自然辩证法通讯》,2012年第2期,第2页。
- (30)[英]安东尼·吉登斯:《社会的构成:结构化理论纲要》,第6页。
- (31)[英]安东尼·吉登斯:《社会的构成:结构化理论纲要》,第25页。
文章评论(Comment):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