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质性实物资本积累对产业创新的影响研究Study on the Influence of Heterogeneous Physical Capital Accumulation on Industrial Innovation
钟文;郑明贵;
摘要(Abstract):
实物资本积累既可以为区域发展提供补给,也能滋养产业创新。本文实证检验了异质性实物资本积累对产业创新的影响。研究表明,从全国层面看,总体上实物资本积累与产业创新水平呈现倒U型关系,进一步考察不同类型实物资本积累的具体影响发现,资源型实物资本积累对产业创新水平发展有抑制作用,而制造型实物资本积累有利于产业创新水平提升。从区域层面看,中部地区的实物资本积累对产业创新的促进效应最强,东部和西部地区依次降低;东部和中部地区的制造型实物资本积累对产业创新具有促进作用,而在西部地区依然存在抑制作用。西部地区产业结构不合理,以资源型产业为主,制造业发展薄弱,过多的资源型实物资本积累导致西部地区产业创新水平远远落后于东部和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应该进一步明确创新型产业体系的发展定位,加快创新服务的机制设计,优化创新型产业体系的发展环境。
关键词(KeyWords): 资本积累;实物资本积累;产业创新;西部大开发;区域发展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专项项目“新时代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研究”(18VSJ023)
作者(Author): 钟文;郑明贵;
Email:
DOI: 10.13878/j.cnki.yjxk.2020.05.007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人民网:《在新的起点上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2010年7月7日,www.scio.gov.cn/xwfbh/xwbfbh/wqfbh/2010/0708/xgbd/Document/695712/695712/htm,2020年10月26日。
- (2)《发展改革委就西部大开发进展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2018年8月30日,http://www.gov.cn/xinwen/2018-08/30/content_5317725.htm#1,2020年4月30日。
- (3)Romer P,“Endogenous Technological Change”,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vol.98,no.5(1990.10),pp.71-102.
- (4)梁双陆、梁巧玲:《实物资本类型与我国区域产业创新效应差异比较》,《产经评论》,2015年第5期,第5-19页。
- (5)李方平:《为什么中国的经济增长如此迅速?实物资本形成和人力资本形成所起的作用》,《国外理论动态》,2011年第10期,第59-71页。
- (6)张军、章元:《对中国资本存量K的再估计》,《经济研究》,2003年第7期,第35-43页。
- (7)张平、刘霞辉、张晓晶等:《资本化扩张与赶超型经济的技术进步》,《经济研究》,2010年第5期,第4-20页。
- (8)林毅夫、龚强:《发展战略与经济制度选择》,《管理世界》,2010年第3期,第5-13页。
- (9)李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资本有机构成趋向提高规律的再认识》,《当代经济研究》,2020年第1期,第11-21页。
- (10)车松:《实物资本、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财经理论研究》,2013年第2期,第12-18页。
- (11)邓向荣、曹红:《产业升级路径选择:遵循抑或偏离比较优势——基于产品空间结构的实证分析》,《中国工业经济》,2016年第2期,第52-67页。
- (12)贾敬全、殷李松:《财政支出对产业结构升级的空间效应研究》,《财经研究》,2015年第9期,第18-28页。
- (13)在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中,新产品是指采用新技术原理、新设计构思研制生产的全新产品,或在结构、材质、工艺等某一方面比原有产品有明显的改进,从而显著提高了产品性能或扩大了使用功能的产品。
- (14)永续盘存法的计算表达式为:■为当期资本存量,δ为折旧率,It为投资额,Pt为价格指数。
- (15)梁双陆、梁巧玲:《实物资本类型与我国区域产业创新效应差异比较》,《产经评论》,2015年第5期,第5-19页。
- (16)龚六堂、谢丹阳:《我国省份之间的要素流动和边际生产率的差异分析》,《经济研究》,2004年第1期,第45-53页。
- (17)严成樑:《我国知识生产投入产出关系的动态分析》,《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1年第11期,第30-38页。
- (18)王文剑、仉建涛、覃成林:《财政分权、地方政府竞争与FDI的增长效应》,《管理世界》,2007年第3期,第13-22页。
- (19)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辽宁省、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福建省、山东省、广东省、海南省,中部地区包括山西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安徽省、江西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20)刘力、程华强:《产业集群生命周期演化的动力机制研究》,《上海经济研究》,2006年第6期,第63-68页。
文章评论(Comment):
|
||||||||||||||||||
|